top of page

太極- 摘錄

官骸十三目語錄   (陳鑫)

 

1、頭          

頭為六陽之首,周身之主,五官百骸,莫不體此為向背。頂勁領過則上懸,領不起 則倒塌。至于頭,耳能听敵來之聲,眼能視敵發之色,頭能前后左右触之,且左右 手又能上行助之。

 

2、眼          

其精神在何處?曰:在眸子。心一動則眸子傳之,莫之或爽。運行根于一心,而精 神看于眼目,眼目為傳心之官,故眼不旁視,足證心不二用。眼神尤為緊要,當隨 主要之手運行,不可旁視,旁視則神散,志亦不專。手眼為活,不可妄動。眼神注 于(主要)手中指,不邪視。眼看住前手中指,中指的也,故必視此,不可旁視令 渙散無著。人之一身,運用全在一心,而傳神全在于目,故必凝神注視。攬擦衣勢 右手為主,左手是賓,右手發端,眼必視之,眼隨右手而行,至右手停止,眼必注 于右手中指甲,五指肚要用力,此前后手運畢歸宿處,故必用力。此時運動手似停 止而其運動之靈气實不停止,一停止則其气息矣,即与下一勢隔閡。此即天地陰陽 運轉不息,曾二气之在吾身獨可息乎哉!惟不息故气越運越實,至運到十分滿足, 則下勢即發起,此即陽極陰生,陰極陽生之意。目能眼光四射。目平視前,光兼四 射。眼睛顧視左右,要快。收視返听,含光默默。

 

3、耳          

耳听身后兼左右。耳听身后,防敵暗算。敵人之來,必先有風,急者其風大,緩者 其風微,即無風亦必有先兆,敵在前目能視之,其或在右、在左、在身后,是即先 兆,惟憑耳听心防。耳听左右背后,恐有不虞侵凌,人有以后來者,必先有聲音, 可聞其聲音。有聲自与無聲不同,故心平气靜,耳自聰靈。

 

4、鼻、口    

呼吸順其自然。調息綿綿。心息相依。打拳以鼻為中界。口唇輕閉,舌尖輕抵上顎。

 

5、項          

項豎直不可硬。項要端正豎起,如中流砥柱,不前不后,不左不右,不至倒塌方得。 項要靈活,靈活則左右轉動自易。

 

6、手          

以心運手,順勢轉圈。手上領之時,腰与襠一齊俱下,上體周轉自覺活動,下體亦 不死煞。手上領轉圈,手指之畫圈与胳膊之纏勁,是一股勁,不可視為兩段。手虛 虛籠住。勁運到指肚頭。眼看中指甲,中指与鼻准相照。中指以鼻准為的,用纏絲 勁自肩纏到手,中气行到中指頭方為運足。中指勁到,余指勁也到。柔住勁,不可 稍留硬气。以手運行止物,必得剛气行乎其中。手如紅爐出鐵,人不敢摸。

 

7、拳          

去時撒手,著人成拳。拳力如風又如雷。一擊如雷之霹靂一聲,不及掩耳。 捶由后向前擊如山上之雷,迅不及防,其進比鳥飛還迅。近身屈肘用努力,去遠何 能不展肱?用周身全力用拿勁打,不露粗率,方合法度。勁由后腳根越腿肚,順脊 上行串至肩臂,轉過由胳膊背面運至手背,故拿住勁打有力。然雖勁由腳根起,其 用本在心;心机一動,中气即由丹田發出至手,周身全力皆聚于此。至于擊人則視 人之遠近,遠則展開胳膊可以及人,近則胳膊不能展開,故用屈肘合捶打,極有含 蓄,外面全不露形跡,被擊者即跌倒,方為上乘。蓋遠擊易,近擊難,故得多下功 夫才能如是。內勁由丹田下過襠后,再由長強逆行到百會,降下至肩,前進運至捶, 周身精神俱聚于捶,方有力。左右足踏地穩重如山在地上,莫能搖撼,方為有力。 在拳純是浩气流轉于周身,勢不可遏。

 

8、腹          

腰勁算下,尻骨微泛起,小腹自然合住勁。胸腹寬宏廣大,向前合住,中气貫住, 上下全神,實有面蓋背气象。久用其功,到是境地,自然知其神情;即至其境,亦 但可以意會,不可以言傳也。調息綿綿,操固內守,注意玄關,功久則頃刻間水中 火發,雪里花開,兩腎如湯熱,膀胱似火燒,真气自足。

 

9、腰          

腰為上下體樞紐轉關處,不可軟,亦不可硬,折其中方得。腰上上下體之關鍵,腰 以上气往上行,腰以下气往下行,似上下兩奪之勢,其實一气貫通,并行不悖。腰 勁貴下去,貴堅實。腰勁磁下不可軟。腰勁下去,腰是上下交關處,不下則上體气 浮,足不穩。腰勁要下去,下去要勁,兩膝撐開,襠合住,要圓要虛,自然下體又 虛又靈又穩當,搖撼不動。腰一扭轉,則上體自然扭轉,与下體體照,是腰為上下 體之樞紐。腰中要虛,一虛則上下皆靈。腰勁下不去,不能气歸丹田;气不歸到丹 田,則中極、會陰失于輕浮,因而胸中橫气填塞飽滿,即背后陶道、身柱、靈台左 右,橫气亦皆填塞充足,而前后胥滯澀矣。蓋不向前合失之一仰,向前合則襠勁輕 浮,足底不穩,上體亦不空靈。訣竅以兩腰之中,兩腎之間命門,為上下體之管鍵 樞紐。

 

10、脊、背       

脊骨是左右身之關鍵。內外轉徐徐(纏皆內向外),中气貫脊中。若問此中真消息, 須尋脊背骨節中。背用中气貫住。背折舒開,頂勁、襠勁足。

 

11、襠与臀       

腎襄兩旁謂之襠,貴圓貴虛,不可夾住。襠要圓,圓則穩。兩大腿根要開襠,開不在 大小,即一絲之微亦算得開,蓋心意一開,襠即開矣。不會開襠者,腿雖岔三尺寬, 不開仍然不開。是在學者細心參之。襠固不得不開,然會陰要虛,小肚要實。襠撐 圓,虛虛合住。(停勢時左右足)纏絲勁法,從足趾自內而外上行斜纏至腿根,以 及會陰,合不到會陰,則無襠勁,且不能撐圓,此纏絲勁之不可离也。下腰勁,尻 微翻起,襠勁自然合住。襠尤要虛,虛則回轉皆靈。 濁气下降,合住襠勁。下盤穩當,上盤亦靈動。后臀翻起,前襠合住,后臀自然翻 起。尻骨、環跳蹶起來,里邊腿根撐開,襠自開;兩膝合住,襠自然圓。 中間襠開圓,要虛,不可岔如人字形。髀骨不泛起,則前面襠合不住勁。兩尻骨臀 肉向上泛起來,不泛起則前面襠合不住,軟脅下為腰,腰勁算不下,則膝与足無力。 尻骨、環跳、里邊骨向里合,不合則兩大腿失之散。頂勁領過則上懸,領不起則倒 塌,此不會下腰勁、襠勁,以致身不自主。襠勁、腰勁既皆下好,而屁股泛不起來, 不惟前襠合不住,即上體亦皆扣合不住;上下扣合不住勁,則足底無力,而外物皆 能摧倒我。

 

12、足         

 千變万化由我運,下體兩足定根基。演手捶勢:左右足踏地穩重如山在地上,莫能搖 撼,方為有力。足穩則身不可搖。前后左右用勁勻停,自然立得穩。 足之虛實因乎手,手虛足亦虛,手實足亦實。實足腳底前后皆要用力平實踏住地, 涌泉穴要虛。上雖憑手,下尤憑足,足快尤顯手快之能。腎藏志,以足從志,亦順 著轉圈。足隨手運,圓轉如神。足大趾待手气直足后,乃与手一齊合住,此時方可 踏實。以引進搏擊之術,行于手足之中。至于手足運動,不外一圈,絕無直來直去。 胸膈橫气卸到腳底。勁雖由腳根起,其用本在心。一點靈气從心起,上入青天下入 地,此气行于手足中,不剛不柔自雍容。云手:二足更迭轉,机不停留,左足橫開 一步,右足隨之雖亦橫開一步,然右足將至左足邊,复自上轉回五、六寸方才落地, 如此方見運行無直步。每左足開步,右足隨之皆如是。如右手順轉一圈,前半圈中 气由腋里邊向外斜纏到指,后半圈自外回來,勁自外斜纏到腋下,左手亦然。至于 足,如右足前半圈由腿根內向外纏到指,回來自外向里纏至腿根,左足亦然。足踏 出:如前有深淵,說回即收回,至虛至靈。足運行極其纏綿不直,又能隨手運行, 不失螺絲纏勁。足蹬愈重,則身起愈高。不蹬則已,蹬之必令敵跌倒。至于足,左 來則左擺,右來則右擺;踢以御前,蹬以御后,舉足如迅雷不及掩耳。凡敵之侵我 下體者,足之為功居多,足之為用大矣哉!將踢之時,視其可踢則踢之,不可踢則 不踢,不可妄用其踢也。即有隙可乘,踢貴神速,不貴遲緩;貴踢關緊穴俞,不貴 踢寬髀厚肉不著痛痒處。此要訣也,踢者須知。腳踢拳打下乘拳,妙手何處不混然。 四肢百骸主于動,而實運之以步,步者乃一身之要基,運動之樞紐也。捶以論勢, 而握要者步也;活与不活在于步,靈与不靈亦在于步,步之為用大矣哉。

 

13、骨節         

骨節松開。肌膚骨節,處處開張。周身一齊合住勁,且周身骨節各處与各處自相呼 應而合,如手与足是也。說合則周身一齊扣合住方佳,至于周身骨節,如左右肘, 左右肩,上下各處名目相合者,各自一切照樣合住。手与足,肘与膝,肩与胯,上 下、左右、前后,運轉停勢時亦各呼應對齊,開則俱開,合則俱合。 骨節要對,不對則無力。骨節齊鳴。

© 2017 by Health and Car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