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瑜伽

瑜伽(英文:Yoga)這個詞,是從印度梵語 “yug” 或 “yuj” 而來,其含意為 “一致”、“結合” 或 “和諧”。瑜伽源于古印度,是古印度六大哲學派別中的一系,探尋 “梵我合一” 的道理與方法。而現代人所稱的瑜伽則是主要是一系列的修身養心方法。


修煉方法
1、持戒 (yama) :指必須遵守的戒律,包括不殺生、誠實、不盜、不淫、不貪等。《瑜伽經》認為,在作瑜伽功之前,一個人必須要有充分的道德修養,否則的話,他的心是不會平靜的。


2、精進(niyama):指應遵守的道德準則,包括

(1)清淨(對身體和食物的清淨,為“外淨”;對內心污濁的清淨,為“內淨”)。
(2)知足(不求自己份外之物)。
(3)苦行(忍受饑、渴、寒、暑、坐、立等痛苦,遵守齋食、巡禮、苦行等等誓戒)。
(4)讀誦(學習經典、念誦聖音— 唵 “Om”)。
(5)敬神(敬信自在天大神,為神奉獻一切)等。


3、體位(asan):指保持身體平穩、輕鬆自如、精神放鬆。包括蓮花坐、勇士坐、吉祥坐、獅子坐、孔雀坐等等。


4、調息(pranayama):指調整和控制呼吸。《瑜伽經》指出,調息時首先要注意呼吸的三種作用:向內吸氣的作用、向外吐氣的作用、不吐不吸長長將氣儲於胸腹之中的作用。此外,還要注意四件事:


(1)“處”,指氣息吸入後,氣息在胸腹之內所到達的範圍;氣息吐出以後,氣息在宇宙中達到什麼地方。
(2)“時”,指呼吸的時間。要求在呼氣吐氣過程中,一定要保持速度適中、間隔和節奏合宜。
(3)“數”,指呼吸的次數。要求出氣入氣一定要徐緩而輕長,切忌短促、粗急。
(4)“專注一境”,指調心的問題,在呼吸時,要將意念專注在某一點上,不能分散。
5、攝心(Pratyahar):指抑制各種感覺感官,使感官的活動完全置於心的控制之下。


6、凝神(dharana):是使心專注於身體內的一處,如肚臍、鼻尖、舌端等;也可以專注於外界的一種物件,如月亮、神像等。


7、入定(Dhyan):亦稱靜慮,是使專注一處的心與所專注的物件相統一、使主客觀相融合。


8、三摩地(samadhi):就是真正達到了心與其專注的物件冥合為一。三摩地又分為兩種:“有想三摩地”和“無想三摩地”。前者,指達到三摩地後,仍然帶有一定思慮情感的狀態。後者,指心的一切變化和作用都已經斷滅,完全達到與專注物件合一的狀態,即瑜伽的最高境界。

bottom of page